| 象山:暑期假日学校守护“小候鸟” |
| 作者:象山县妇联 时间:2025-08-06 |
近日,瀛海社区在街道平安法治办牵头下,街道妇联指导下,联合关工委、老龄委依托暑期课堂打造“一老一小”齐学、同娱、共乐新模式,让白发长者的智慧与小候鸟的活力互相滋养,开启暑期守望小候鸟之旅。
一、童声鹤发共诗书 瀛海社区文化礼堂(妇女儿童驿站、儿童之家)内,书香与温情交织流淌。白发长者与来爵候鸟并肩而坐,共同沉浸在一场特别的阅读中。老人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指轻抚粉红纸页,孩子们则以清澈明亮的童声,抑扬顿挫地吟诵着《家风诵》。一老一小,鹤发与童颜相映,琅琅书声在礼堂内久久回荡,构成了一幅跨越地域阻隔、消融年龄界限、承载文化薪火的动人画卷。这幅温馨画面,正是瀛海社区长期致力于关爱流动儿童、深耕书香社区建设、大力推动代际交流融合的生动缩影与成果展现。
琅琅书声,奏响的是一曲“老”与“小”和谐共鸣的生命乐章。它超越了简单的“尊老爱幼”,正在构建一种基于平等尊重、双向赋能、情感联结与文化共创的新型代际关系。这不仅是应对老龄化、关爱流动儿童的有效实践,更是修复社会纽带、激活社区内生力量、让传统文化在时代脉动中生生不息的温暖探索。当童声遇见鹤发,共读的不仅是纸页上的文字,更是在共同书写一本关于理解、包容、传承与希望的厚重“无字之书”。
二、植物拓染承非遗 锤声轻响,色彩晕开,自然的密码在帆布上悄然绽放。“叶影拾光·植物拓染”的非遗手作体验活动在瀛海社区文化礼堂(妇女儿童驿站、儿童之家)火热开展。白发长者与“小候鸟”们,在非遗传承人裘老师的带领下,化身自然“捕手”与时光“拓印师”,共同开启了一段与草木对话的奇妙旅程。活动现场,绿意盎然。参与者们精挑细选形态各异的花、草、叶后,在裘老师清晰拆解的“选材-固定-敲击-固色”四步法指导下,老小搭档们默契协作。稚嫩的小手与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掌共同协作,小心翼翼地将植物素材铺陈于素色帆布袋上。伴随着木槌富有节奏的轻敲,叶片的脉络筋骨、花草的天然色素被温柔地“唤醒”,在布面上清晰地拓印、晕染。缤纷的色彩自由流淌、交织融合,抽象的几何拼贴、渐变的自然图景跃然布上,一件件独一无二、充满生命力的拓染作品在现场绘成。
裘老师不仅传授技艺,更娓娓道来植物拓染这门古老技艺的千年历史与蕴含智慧。“为什么深色叶片色素更浓郁?”“不同部位敲击力度如何掌握?”“酸碱度如何影响固色效果?”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,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原理巧妙连接,让参与者们豁然开朗。此次活动,瀛海社区将自然美学、非遗文化传承与“守望候鸟”的暑期关怀融为一体。不仅让参与者亲手触摸、体验了植物拓染的匠心魅力,更通过“一老一小”共创的模式,为代际交流搭建了充满乐趣与成就感的平台。
暑期,瀛海社区聚焦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成长需求,通过组织“银发爵溪人”与儿童开展“共学、共娱、共乐”活动,有效增进了代际情感联结,丰富了儿童假期生活,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,同时通过促进新老爵溪人的深度互动与融合,有力推动了社区治理向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深化。下步,瀛海社区将继续深化“共学共娱”内涵,拓展活动覆盖面,链接更多资源,并探索将“假日学校”经验融入常态化社区治理,持续提升儿童友好度和新老爵溪人融合度。
|
| 【关闭】 |
服务平台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