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鄞州:紫荆暖心,服务同心,“紫荆花”家事一类事服务工作成效初显 |
| 作者:宁波市妇联 时间:2025-09-24 |
鄞州区五乡镇作为东部新城毗邻的经济强镇,在人口集聚与社会转型双重背景下,长期面临外来人口关联矛盾多、婚姻家庭新型问题多、纠纷调处跨部门需求多的“三多”挑战。 为有效破解难题,五乡镇妇联立足预防与调解,积极探索创新,依托“紫荆花”家事一类事服务工作站和“吾乡姐妹”服务品牌,构建起“预防在前、调解优先、分层递进、就地解决”的多元联动工作体系。 自2024年11月挂牌运行以来,工作站累计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38起,办结36起,调解成功率达94.7%;多部门协调联动处置较复杂纠纷5起,实现100%联动处置。 一、聚焦平台集成,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 针对家事纠纷化解碎片化问题,五乡镇着力构建资源整合、协同高效的工作平台。 妇联参谋、政法牵头,成立由镇政法书记任组长,派出所所长、妇联主席任副组长,综合指挥、社会事务、便民服务等条线分管领导任成员的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家事“一类事”工作。将妇联、综合信息指挥室、平安法治办、社会事务办(包括民政、慈善、教育、卫生等条线)、便民服务中心、派出所、司法所等纳入成员单位,定期召开推进会研判形势、解决难题,制定《五乡镇家事纠纷化解工作方案》明晰权责,确保工作有序推进。 同时,在综治中心专设家事服务窗口,挂牌成立“紫荆花”工作站,实现纠纷受理、研判、派件、调解“一站式”办理。实行“调解员+公益律师”日常坐班、“镇村妇联主席”周五轮值接访以及司法、民政、派出所等职能部门人员联合接访模式,有效提升化解工作的全面性与针对性。在22个村社设立紫荆花服务工作点,结合热心女党员、巾帼志愿者、轮值女“村官”、老乡村官等队伍将“家事服务”延伸至最前沿。 整合人民调解员、金石榴公益律师、心理咨询师及妇联执委、社会资源等力量,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。累计提供法律咨询、心理疏导等靶向服务170余人次,为高效化解纠纷提供坚实支撑。积极招募组建家事类志愿者队伍,在金牌调解师“老林”工作室基础上孵化品牌,提升实战力和影响力,协助家事调解员开展家庭走访、矛盾调解辅助和家庭教育等工作。 二、创新工作机制,构建全周期防控链条 推动工作重心由末端处置向前端预防转移,形成全周期管理闭环。 依托141体系、网格排查、警调对接、“四必访”、12338热线等多渠道,及时发现家事纠纷苗头。对排查信息精准识别,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与服务措施,确保矛盾早发现、早干预。 制定《家事纠纷分类处置流程图》,将纠纷划分为婚恋情感、家暴、未成年人保护等5类。推行“首问负责+分级响应”机制,采取“固定站点+流动调解”模式,依据纠纷复杂程度与风险等级实行“红黄绿”分级处置。同时,将吾乡紫荆家事团分为紫荆调解组、芳馨巡防组和合援助组,分别完成调解、走访、援助等事项。 从发现信息到事件归档,构建“预防-调解-回访-复盘”全链条工作机制,形成完整处置闭环。通过复盘分析案件处置得失,持续优化流程与方法,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。 三、强化生态赋能 构筑源头预防网络 着力从源头减少矛盾滋生,营造良好家庭社会生态。 在妇女儿童驿站设立“吾乡姐妹聊天吧”,为妇女儿童提供倾诉心声、疏解家庭症结平台。十个月来,累计接待倾诉妇女28批次,梳理家庭问题43个,链接资源17次,排查家暴、赌博等隐患9条,有效前移矛盾化解关口。 开设“吾乡姐妹她学堂”,举办法治讲座、家风宣讲等活动6次。延伸“家事”服务至学校,以镇社会工作站、未成年人保护站为枢纽,引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、“七色花”未保项目及区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。合力用好司法所牵头打造的“五说吾法”校园法治工作室,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“护未墙”。 建立“吾乡姐妹能量站”,精准对接困境妇女儿童需求,链接女企业家、女科技工作者、女性团体等社会资源,提供家庭修复、社会融入、创业就业支持。如,为罹患抑郁症产生轻生念头的某初中生,链接爱心女企业家募集心理治疗资金,组建政府、学校、社区(网格)专属守护联盟,以关爱陪伴激发新生动力。 紫荆花家事一类事工作室设立运营后,家事类矛盾纠纷在处置率和化解率上双提高,复杂纠纷和紧急事件联动响应效果好。需要指出的是,“紫荆花”不仅解决婚姻矛盾纠纷问题,更以柔韧而坚定的巾帼力量,织密守护网、延伸服务链,推动党政部门与群团、村社、社会组织、志愿者多跨协同,在共筑幸福家园的道路上,让每一个平凡家庭都能在守望相助中,遇见更美好的生活图景。 创新工作机制,构建全周期防控链条
|
| 【关闭】 |
服务平台










